本书为商界、政界、学界决策者提供必读、稀缺、高浓度的内容价值。 本书汇集著名企业家、学者、媒体人对2022年宏观经济形势、企业经营管理、资本市场发展趋势等的预测和研判,紧跟当下经济形势和新技术发展,分别聚焦宏观局势、商业经营、艺术鉴赏、史论杂谈等内容范畴。
本书分为“有声”“有道”“有色”“有味”“有书”“有约”等部分。
《决策之道(第1辑)》为商界、政界、学界决策者提供必读、稀缺、高浓度的内容价值。本书分为“有声”“有道”“有色”“有味”“有书”“有约”等部分,汇集了著名企业家、学者、媒体人对2022年宏观经济形势、企业经营管理、资本市场发展趋势等的预测和研判,紧跟当下经济形势和新技术发展,分别聚焦宏观局势、商业经营、艺术鉴赏、史论杂谈等内容范畴,致力于多维度为读者提供深度思考、商业参考;另外新增“专精特新”栏目,与正和岛专精特新研究中心相结合,输出内容成果,呼应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经济大趋势。本书编委会成员有宋志平、陈春花、田涛等名人名家,他们在书中与读者分享了如何做企业、做管理的感悟,以及对2022年的展望。
写在《决策之道》公开出版时
刘东华
今天大家看到的《决策之道》,原本是正和岛坚持做了十年的一份内部资料叫《决策参考》。所谓“内部”,第一,它不是公开出版发行的;第二,它是专门给花了钱成为正和岛重要客户的企业家准备的,外面看不到。就因为是专门给正和岛的企业决策者看的,所以才叫《决策参考》;就因为决策者的决策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一件事甚至一家企业、一项事业的成败,所以才把这本《决策参考》定义为“越重要的人越需要”,越重要的商界决策者越需要。
那么,一份定期更新的内部资料,为什么要拿出来正式出版发行呢?而且还定价这么高?这当然要感谢对正和岛产品服务给予高度评价甚至爱不释手的“岛亲”(正和岛上企业家客户相互之间的昵称)朋友们,他们对《决策参考》的珍视有时会让我们感动到不好意思的程度:有一位世界500强企业的创始人、董事长收到每期《决策参考》后至少读三遍,每一遍都会用不同颜色的笔做出批注,以至于有一天我来到他的办公室,看到书架上排列整齐的一本本《决策参考》时,每一本都比原本的样子厚出了好多。其他的书他可以借给别人,《决策参考》他一本都舍不得借。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岛亲们的这种厚爱不但让正和岛内容团队的小伙伴们更有动力和信心,也使得这份内部资料的口碑不断传播放大,有多家出版社的朋友们找上门来,希望通过公开出版惠及更多读者尤其是广大商界决策者。因此,我在这里还要真诚感谢中国财富出版社领导们的慧眼和双方团队的默契,才有了大家看到的、更名为《决策之道》的公开出版物。说到价格,这种厚度的书定价198元似乎有点贵,甚至很难找到比它更贵的。其实在读了多年《决策参考》的岛亲们看来,这个定价还是定得太便宜了,没有把它的珍贵性和独特性通过定价体现出来。对于正和岛提供的某些产品和服务,一些岛亲喜欢说一句话:“最贵的就是最省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对于一个决策者而言,最贵的永远是时间,是机会成本,更是重大的判断失误和决策失误。如果有一种产品或服务能够实实在在帮助决策者在节省时间的前提下,把握正确的机会、避免不必要的判断和决策失误,那么这个产品和服务应该值多少钱呢?应该怎样定价合适呢?因此,这个定价必须承载两个功能:第一,标示价值;第二,提醒读者认真对待这种价值。
我曾经多次对内容团队的同事讲,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爆炸、人类一天生产的信息量一个人十辈子都消化不完的时代,对人们最大的一个挑战是信息挑选和处理能力。在整个世界运转速度越来越快,信息碎片化、时间碎片化、注意力碎片化程度越来越高的背景下,人们一定更需要定力和专注力,一定更需要一份在内心安静从容的状态下,甚至在闭门谢客、沐浴更衣之后才能够去品读的读物,而且依仗它的“武装”更能够提升境界、以静制动,在滚滚红尘中可以更有效地建功立业,无限接近更
高的生命意义。这就是《决策参考》长期以来追求的客户价值。
尽管我们还远远没有企及这样一个水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个无限接近的过程,但我们仍然希望以更名后的《决策之道》为载体,持续深化为商界决策者的服务价值,并不断提醒大家:把过度分散的注意力收回来吧,道不远人,我们就一起在这里共同体悟、持续提升决策之道,从而更好地成就自己、造福世界吧!
再次感谢我们的合作伙伴中国财富出版社,正和岛与中国财富出版社的伙伴们一起在这里祝福您、恭候您!
沉浸式向未来
中国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社长 王波
今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如何迈好步,开新局?伴随着网友们的脑洞,我想到了“沉浸”一词。
沉浸:动词,浸入水中,多比喻人处于某种气氛或思想活动中,如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中(《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解释)。
最近网络和虚拟世界流行的词叫“沉浸感”,又称“沉浸式”。沉浸感是虚拟现实技术的核心概念之一,虽然这个词经常使用,但是对于它一直没有统一的定义。如在游戏研究界,潜龙编著的《游戏设计概论》中称为“代入感”,叶展等编著的《游戏的设计与开发》中称为“置入感”,但其实所指是一致的,大意是游戏用户被游戏所吸引而忘我地投入。美国游戏理论家 M. Csikszentmihalyi对沉浸是这样定义的:“当人们在进行活动时,如果完全地投入情境当中集中注意力,并且过滤掉所有不相关的知觉,即进入一种沉浸之状态。”总之,沉浸是一种全情投入忘我的状态,而这种状态,是进步、升级的内生力量。
如何理解“沉浸式向未来”?我以为正和岛和中国财富出版社联合出版《决策之道》就是我们沉浸式向未来之举。
《决策之道》是出版之道。《决策之道》无疑是一个出版物,是在正和岛创始人兼首席架构师刘东华带领团队沉浸十年之载的内部资料《决策参考》的基础上,重新进行了策划,一方面保持原来的读者定位,另一方面按照正式出版物的要求规范付梓。刘东华是一个优秀的出版人,他的出版情怀一直被我们称道,他创办的《中国企业家》开创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财经杂志的先河。偶然看到《决策参考》便有了心向往之念想,双方团队经过多次商谈终于达成合作意向,正和岛作为内容提供者,中国财富出版社作为出版提供者,双方优势互补成就了这本《决策之道》。
《决策之道》是思维之道。变是绝对的,思维创新,粪土变金。企业家的方法论、价值观、视野、格局、认知、管理思想、创新意识等理念无疑会影响企业的决策。将最新的思维观点呈现给企业家朋友,以期能适应知识迭代和快速变化的市场,作出先见之明的决策、未雨绸缪的决策、审时度势的决策,这也是我们从事知识服务出版者的使命和宗旨。
《决策之道》是管理之道。万变不离其宗,不变的东西就是常识,中国企业还要恪守回归本源,回归常识。世界级的领先企业都是长期价值主义者,而非投机主义和短视主义,都是从内部组织架构、产品竞争力等基础管理做起。所以将企业管理不变的东西传递给各位企业家,也是我们念念不忘的初心。
《决策之道》是互联之道。我理解正和岛团队为什么执着传统媒介形式,是充分考虑企业家朋友阅读体验,也是希望每辑《决策之道》的投送与企业家朋友建立常态化的连接通道,并将正和岛各种服务产品连接起来,完善为“岛亲”互联互通的生态服务体系。
“你只管善良,因为一切善意都不会辜负”。我们只管沉浸式地做好《决策之道》,希望不负各位企业家读者朋友的期许。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沉浸”最高层。将《决策之道》办成“顶流”的、高质量的精品读物,是正和岛和中国财富出版社双方团队共同的出版目标,并能够助力企业家读者朋友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是为记。
正和岛是中国目前最大的企业家俱乐部之一,是企业家与创业者专属的以供需适配为核心价值的互联网创新服务平台,是企业家的深度学习社区,采取严格的实名制、会员制、收费制、邀请制。
本书编委会包括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华为公司管理顾问、华为基本法起草者之一田涛,管理创新思想家、“中国最具影响力50位商业领袖”陈春花,经济学家、如是资本创始合伙人管清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姚洋等人。
·有声
姚洋 独家撰稿《在不确定环境下给企业家的4点建议》《2022年,中国有望开启下一个十年增长周期》
张明 独家撰稿《寻找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从宏观环境透视企业经营》
管清友 撰稿《2022年中国经济趋势前瞻》
陆铭 独家口述《经营企业,要顺应区域经济趋势》
·有道
宋志平 内部讲话《2022,企业家要稳健前行》
陈春花 内部讲话《2022年经营选择的关键词》
徐井宏 推荐《回归商业本质》
朱倍平 独家口述《坚信价值投资,坚定做多中国》
卜一洲 独家口述《用信心穿越不确定性》
·有色
莫言、吴悦石、杨华山 独家书画
·案例
陆雄文 推荐 / 袁安根 批注 / 江必旺 独家口述《科学家如何转型成为企业家?》
·有味
田涛 独家撰稿《大历史背景下论企业家精神》
赵玉平 独家口述《向中国传统文化学领导力》
·有料
《元宇宙的前世今生》
·有书
王波书单
徐瑾书单
企业家每天都要面对风险,能够活下来的企业,其掌门人都是处理风险的高手,按理不需要其他人给任何建议。然而,最近一些年,国内外的宏观经济和政策不确定性大幅度增加,让许多企业家无所适从。作为长期观察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的经济学家,我在这里斗胆给企业家一些建议。
1.以中央文件为准理解政府的政策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过剩和碎片化的时代,中央文件一出,各种解读纷至沓来。在流量的诱导下,一些自媒体不惜走极端,对中央政策进行过度解读。如果企业家不加辨别,就会被这些自媒体牵着鼻子走。我们看到,越是极端的帖子,传播速度越快,受众越多,最后可能导致全社会都被带节奏。最近的一些政府政策,如治理平台经济、共同富裕等,都受到自媒体过度解读的干扰。在这种情况下,我给企业家的建议是:仔细阅读中央文件和领导人讲话,并以此为准解读中央政策。不要相信那些“某某在下一盘大棋”的解读,中央文件表达的就是中央的思想。治理平台经济不是要打压它,而是要清除垄断行为;共同富裕不是要杀富济贫,而是要做大中产阶级队伍;民营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家是自己人;等等。这些才是中央的想法。
2.相信经济逻辑
中国国际地位的快速提升引起了西方国家的警惕,它们必然对中国的崛起做出反应。但是,西方国家是否因此会与中国脱钩呢?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世界。然而,近两年来的实践表明,中国没有和西方脱钩,更没有和世界脱钩。究其原因,是因为经济逻辑仍然主导着全球的经贸关系。世界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分工,而中国占据着产业链的最大头,与中国脱钩意味着世界贸易和生产体系的崩溃。企业家不应被政治表象所迷惑,而是要看到全球贸易和生产分工的底层逻辑,这样才不会做出原则性的错误决定。
3.当新情况出现的时候,要进行理性判断,三思而后行
最近几年,国内外形势及政府政策的变化都很快。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家要拿出判别力来,不要听风就是雨,行动过快。目前的一个大问题是,中央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往往容易走样,特别是监管政策,往往被各级政府官员放大。当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中央政府就要纠偏,进行政策回调。所以,当中央出台新政策的时候,企业家不要跟风,要缓一缓、看一看,认真研究中央政策的初衷和期望结果,以免政策回调之后陷入被动。
4.相信中国的未来
我在多个场合说过,未来30年是中国千年以来最好的时候。我做出这个判断,是因为我看到中国企业在中等技术领域已经开始大规模替代西方国家的企业,而在高技术领域,中国也奋起直追,在一些领域进入世界第一阵营。尽管技术之外的其他领域还存在不确定性,但我相信技术是一个国家能否进入世界前沿的决定性因素。技术进步无非依赖两个因素:钱和人。在钱的方面,中国企业厚积薄发,积累了大量的物质资本;在人的方面,中国每年培养近千万名大学生,人力资本数量世界第一。这两个因素是中国企业实现技术进步的主要保障。随着中国经济体量的扩大和人力资本质量的提高,中国在科技领域全面进入世界第一阵营指日可待。企业家一定要记住:未来30年里,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值得投资的国家;错过中国,就是错过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