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自刘裕代晋,终至隋朝灭陈,经历170年。
基本上,南北朝是南方与北方各自发展的一个时代。南方的南朝延续了东晋的正统政权,承继汉人政权,延续传统文化,被传统史家认可为正统。而北方在五胡的纷扰下,仍然残存著几个国家,最由鲜卑族所统一,是为北朝。北魏帝国在北方大地的优良表现,让南方纷乱的政局相形失色。北魏长期统治中国北方将近百年的时光,最终出现了危机,汉人高欢实际操弄著帝国,逼迫现任皇帝西奔长安投奔宇文泰,帝国遂一分为二。之后高洋篡夺东魏,建立北齐,西魏则奉送给宇文觉,是为北周。北齐不敌,北方又统一在北周帝国的版图之下,接着杨坚轻易取得政灌,建立了大隋帝国。南方在梁、陈两个逐渐缩小的帝国延续下,此时也回归北方的统治,结束三百年的长期分裂。
历朝通俗演义套装内容简介:
1916年开始蔡东藩用十年时间完成了《历代通俗演义》,时间跨度自秦始皇到民国九年,凡二千一百六十六年。其内容跨越时间之长、人物之众、篇制之巨,堪称历史演义之最。被人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这即是一部历史巨著,也是一部文学巨著,阅读《历代通俗演义》,既可以了解中国历史,又可以欣赏传奇故事,能够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亦能最大限度地做到普及历史常识,是一部具备再版价值的图书。本套数增加了插图,选配了符合历史事件的版画,可以将历史事件更直观、清晰的呈现给读者。
1、毛泽东终其一生的枕边书。
“请购整个中国历史演义两部(包括各朝史的演义)。”(“整个中国历史演义”即蔡东藩所著《历朝通俗演义》)——毛泽东致电党中央派驻西安联络局局长李克农。该书是毛泽东一生的枕边书,并推荐给儿子毛岸英和其别的人来阅读!
2、中国唯一一套贯穿2000年的历史演绎巨著。
蔡东藩以正史为经、轶闻为纬,从秦朝到民国2000余年历史,用《三国演义》式的语言,写成了这套中国最完整的历史小说。自出版以来,累计销量超过1000万册。
3、作者耗时十年终完成的巨著。
蔡东藩从1915年开始创作《清史通俗演义》,至1926年《后汉通俗演义》出版,整套《历朝通俗演义》耗时十年才全部完成。本套书初版11部全部是石印线装本。1935年改为铅印,分装44册,增加了许廑父续写的《民国通俗演义》后40回。全套书共11部,600余万字。
4、原汁原味,保留作者自己批注的注释、夹批和后批。
该书的一大特色就是蔡东藩自己为著作批注的注释、夹批和后批,自批自评,行文嬉笑怒骂、妙趣横生,全部按原文保留。
5、兼具故事性与史料真实性于一书,备受史家称赞。
这套小说除极具故事性、趣味性之外,还极其重视史料的真实性。不但可以作为普通读者的休闲读物,也可以作为历史爱好者的参考书。仅从历史知识普及性一项来说,国内无书出其右。备受当代、后世史学家称赞,被誉为:“读《二十四史》不如读蔡东藩!
蔡东藩(1877~1945年),浙江省山阴县临浦(今属浙江萧山)人,名郕,字椿寿,号东藩(有时写成东帆),民国著名演义小说作家、历史学家。14岁中秀才,后又进京朝考,名列优贡,分发福建候补知县,因不满官场恶习,数月即称病回乡,辛亥革命之后,曾先后在杭州及绍兴等地教书。1916年开始蔡东藩用十年时间完成了《中国历代通俗演义》,时间跨度自秦始皇到民国九年,凡二千一百六十六年。其内容跨越时间之长、人物之众、篇制之巨,堪称历史演义之最。被人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蔡东藩这套演义重史轻文,尽管略输文采,但却提供了一部浩瀚而通俗的中华通史,为普及中国历史知识做出了不可磨灭贡献。
第一回 陷江陵并戕梁元帝 诛僧辩再立晋安王
第二回 擒敌将梁军大捷 逞淫威齐主横行
第三回 宇文护挟权肆逆 陈霸先盗国称尊
第四回 讨王琳屡次交兵 谏高洋连番受责
第五回 戮勋戚皇叔篡位 溺懿亲悍将逞谋
第六回 遇强暴故后被污 违忠谏逆臣致败
第七回 遭主嫌侯安都受戮 却敌军段孝先建功
第八回 背德兴兵周师再败 揽权夺位陈主被迁
第九回 昵奸人淫后杀贤王 信刁媪昏君戮胞弟
第十回 斛律光遭谗受害 宇文护稔恶伏诛
第十一回 选将才独任吴明彻 含妒意特进冯小怜
第十二回 韦孝宽献议用兵 齐高纬挈妃避敌
第十三回 陷晋州转败为胜 擒齐主取乱侮亡
第十四回 老将失谋还师被虏 昏君嗣位惨戮沉冤
第十五回 宇文妇醉酒失身 尉迟公登城誓众
第十六回 失邺城皇亲自刎 篡周室勋戚代兴
第十七回 挥刀遇救逆弟败谋 酣宴联吟艳妃专宠
第十八回 长孙晟献谋制突厥 沙钵略稽首服隋朝
第十九回 设行省遣子督师 避敌兵携妃投井
第二十回 据湘州陈宗殉国 抚岭表冼氏平蛮
第二十一回 反罪为功筑宫邀赏 寓剿于抚徙虏实边
第二十二回 恨妒后御驾入山乡 谋夺嫡计臣赂朝贵
第二十三回 太子勇遭谗被废 庶人秀幽锢蒙冤
第二十四回 侍病父密谋行逆 烝庶母强结同心
第二十五回 攻并州分遣兵戎 幸洛阳大兴土木
第二十六回 促蛾眉宣华归地府 驾龙舟炀帝赴江都
第二十七回 巡塞北厚抚启民汗 幸河西穷讨吐谷浑
第二十八回 端门街陈戏示番夷 观澜亭献诗逢鬼魅
第二十九回 征高丽劳兵动众 溃萨水折将丧师
第三十回 杨玄感兵败死穷途 斛斯政拘回遭惨戮
第三十一回 犯乘舆围攻紫寨 造迷楼望断红颜
第三十二回 御苑赏花巧演古剧 隋堤种柳快意南游
第三十三回 麻叔谋罪发受金刀 李玄邃谋成建帅府
第三十四回 迫起兵李氏入关中 嘱献书矮奴死阙下
第三十五回 弑昏君隋家数尽 鸩少主杨氏凶终
第一回
陷江陵并戕梁元帝
诛僧辩再立晋安王
却说宇文泰既鸩死帝后,改立新主,朝野上下,统料他有心篡逆,不肯再守臣节。偏泰迟延未发,仍然照常办事。是曹阿瞒第二。一面窥伺东南,特遣侍中宇文仁恕,借聘问为名,觇梁虚实。仁恕至江陵,凑巧齐使亦至,梁主绎礼待仁恕,不及齐使。仁恕归国语泰,泰笑道:“吴儿必有所求,所以待卿有礼呢。”既而梁果遣使报聘,请据旧日版图,重定疆界。泰问梁使道:“汝主尚思拓土么?但教保得住江陵,已算万幸了。”梁使亦抗词对答,语多不逊,被泰叱使南归,且顾语左右道:“古人有言:天之所废,谁能兴之?难道萧绎违天不成!”嗣是图梁益急。再加降王萧詧,按时贡献,屡请师期,好一个虎伥。乃特召荆州刺史长孙俭入朝,商议攻取方法。俭振振有词,与泰意隐相符合,乃复令还镇,使他预备刍粮,为进兵计。魏将马伯符,旧为梁臣,陷入关中,至此颇眷怀故国,密遣人赍书至梁,报知泰谋。梁主绎尚多疑少信,置诸不提。
会广州刺史萧勃,启求入朝,梁主绎特徙勃为晋州刺史,另调湘州刺史王琳代任。琳部曲强盛,又得众心,所以梁主绎阴怀猜忌,特将琳远徙岭南,琳亦知上微意,私语江陵主书李膺道:“琳一小人,蒙官家拔擢至此,岂不知感?今天下未定,迁琳岭南,倘有不测,琳怎得远道奔援?窃想官家微旨,无非疑琳生变,琳毫无奢望,何至与官家争帝?为官家计,不若令琳为雍州刺史,镇守武宁,琳自放兵屯田,为国御侮,君臣一德,内外无忧,岂不是今日良策么?”膺深服琳言,但一时不敢启闻。琳乃陛辞而去。叙入此事,为后文许多伏案。散骑郎庾季才颇识天文,特上书预谏道:“今年八月丙申,月犯心中星,今月丙申,赤气犯北斗,心为天主,丙主楚分,臣恐一建子月,江陵必有寇患,陛下宜留重臣镇江陵,整旆还都,远避祸患;就使魏虏侵蹙,止失荆湘,尚不至倾危社稷,愿陛下勿疑!”梁主绎亦略知天象,喟然叹道:“祸福在天,何从趋避?”遂不从庾言。
到了暮秋,西魏果遣柱国常山公于谨,中山公宇文护,大将军杨忠等,出发长安,南下图梁,将士共五万人。长孙俭迎入戍所,向谨启问道:“大军前往江陵,未知萧绎将出何计?”谨答道:“耀兵汉沔,席卷渡江,直据丹阳,乃为上策;移郭内居民,退保子城,深沟高垒,静待援军,尚是中策;若不先移动,但守外郭,便成为下策了。”俭又道:“如公高见,究竟绎用何策?”谨微哂道:“我料萧绎必出下策!”老成料事,如在目中。俭问何因?谨说道:“绎庸懦无谋,多疑少断,愚民又难与虑始,皆恋邑居,上下偷安,我所以料定萧绎,必出下策哩。”俭闻言拜服,且预贺成功。谨等遂统兵南下。
梁武宁太守宗均,忙向梁廷告警。梁主绎与群臣会议,领军胡僧祐,太府卿黄罗汉道:“两国通好,未生嫌隙,当不至兴兵入寇。”侍中王琛亦插入道:“日前臣奉使西魏,宇文尝温颜相待,何致忽然生变!”彼且不知有君,遑问汝国!绎乃复令琛北行,探问确音,琛奉命而去。是时梁主绎迷信道教,方在龙光殿中,召集群臣,演讲老子《道德经》。忽有边骑入报,谓西魏兵已至襄邓,叛王詧,亦率兵往会,指日前来,不可不防。梁主绎乃辍讲戒严。已而复由黄罗汉呈上一书,乃是王琛寄至,内云“我至石梵,境上帖然,边报多是戏言,未足为凭”。绎将信将疑,再至龙光殿讲论老子,百官戎服以听。父好佛,子信老,非此父不生此子。越宿又得边警,尚疑为未确。及警耗迭至,乃使主书李膺赴建康,征王僧辩为大都督,兼荆州刺史,命陈霸先徙镇扬州。僧辩、霸先两人,正与齐冀州刺史段韶,交兵境上,失利还师。一闻江陵被寇,僧辩亟遣豫州刺史侯瑱,兖州刺史杜僧明,分领程灵洗、吴明彻诸将,先后进兵。郢州刺史陆法和,亦自郢州入汉口,将诣江陵,梁主绎独遣使谕止法和,略云都兵已足御贼,卿但镇郢州,不烦前来。法和不得已退还,涂垩城门,自着衰绖,兀坐苇席,终日乃脱去。无非幻术欺人。